长久以来,既有住宅小区电动自行车充电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众多居民,不仅影响了居民的日常生活,私拉电线充电等现象也给小区埋下安全隐患。对此,省住建厅会同相关部门出台了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管理等相关规则,同时组织物业服务企业配合街道社区对全省1.46万个物业管理区域充电设施全面摸排并建立工作台账,摸清小区电动自行车保有量、集中停放场所数量、充电设施数量,按照现有电动自行车数量100%设置停车位、不少于30%加装充电设施。
依托“皖美红色物业”机制,我省将发动街道社区、物业企业及第三方机构开展全覆盖排查,重点监测外墙空鼓、屋面开裂及防水层老化等问题,建立“一小区一档案”数据库,并结合老旧小区改造优先纳入渗漏严重小区。同时建立快速响应机制,通过厅长信箱、线热线等渠道收集并及时处置渗漏诉求,保障群众诉求快速响应、问题妥善解决。另外,屋面渗漏和外墙脱落维修还要保证质量,属地住建部门应加强监督,确保维修不低于原设计标准。鼓励按现行标准施工,严防反复维修。截至8月底,全省维修屋面漏水和外墙脱落217.3万平方米(已完成108.7%),超额完成原定计划。按照计划,我省还将持续推进屋面外墙渗漏整治工作。
在积极争取国债支持基础上,我省创新采用“四个一点”筹资模式,即居民出一点、政府降一点、财政补一点、维修资金担一点,有效缓解资金压力。同时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实施,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专项资金支持。鼓励各地结合实际,根据当地财力状况,优化兑现财政补贴政策。支持居民提取本人住房公积金用于本人及配偶双方父母的自住房加装电梯。推动社会力量参与,探索通过新增设施有偿使用、落实资产权益等方式,吸引专业机构参与电梯加装和运营。
为了凝聚群众共识,我省将电梯更新纳入“皖美红色物业”议事机制,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通过居民听证、集体表决方式确定更新计划、方案及品牌,充分尊重业主意愿。由小区业主委员会党支部组织召开加装电梯议事会、恳谈会,协商解决加装电梯中出现的问题;业主协商不成的,街道或社区居委会要尽快组织调解,寻求各方意愿的最大公约数,化解矛盾纠纷,尽力促成达成加梯共识。住建部门指导街道、社区建立“一对一”协调服务机制,利用视频会议、现场答疑等方式协助业委会高效完成表决、申报等流程。引导小区优先选用同一品牌、更高标准的电梯,通过梯队报价比选优质品牌。
长久以来,既有住宅小区电动自行车充电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众多居民,不仅影响了居民的日常生活,私拉电线充电等现象也给小区埋下安全隐患。对此,省住建厅会同相关部门出台了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管理等相关规则,同时组织物业服务企业配合街道社区对全省1.46万个物业管理区域充电设施全面摸排并建立工作台账,摸清小区电动自行车保有量、集中停放场所数量、充电设施数量,按照现有电动自行车数量100%设置停车位、不少于30%加装充电设施。
依托“皖美红色物业”机制,我省将发动街道社区、物业企业及第三方机构开展全覆盖排查,重点监测外墙空鼓、屋面开裂及防水层老化等问题,建立“一小区一档案”数据库,并结合老旧小区改造优先纳入渗漏严重小区。同时建立快速响应机制,通过厅长信箱、线热线等渠道收集并及时处置渗漏诉求,保障群众诉求快速响应、问题妥善解决。另外,屋面渗漏和外墙脱落维修还要保证质量,属地住建部门应加强监督,确保维修不低于原设计标准。鼓励按现行标准施工,严防反复维修。截至8月底,全省维修屋面漏水和外墙脱落217.3万平方米(已完成108.7%),超额完成原定计划。按照计划,我省还将持续推进屋面外墙渗漏整治工作。
在积极争取国债支持基础上,我省创新采用“四个一点”筹资模式,即居民出一点、政府降一点、财政补一点、维修资金担一点,有效缓解资金压力。同时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实施,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专项资金支持。鼓励各地结合实际,根据当地财力状况,优化兑现财政补贴政策。支持居民提取本人住房公积金用于本人及配偶双方父母的自住房加装电梯。推动社会力量参与,探索通过新增设施有偿使用、落实资产权益等方式,吸引专业机构参与电梯加装和运营。
为了凝聚群众共识,我省将电梯更新纳入“皖美红色物业”议事机制,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通过居民听证、集体表决方式确定更新计划、方案及品牌,充分尊重业主意愿。由小区业主委员会党支部组织召开加装电梯议事会、恳谈会,协商解决加装电梯中出现的问题;业主协商不成的,街道或社区居委会要尽快组织调解,寻求各方意愿的最大公约数,化解矛盾纠纷,尽力促成达成加梯共识。住建部门指导街道、社区建立“一对一”协调服务机制,利用视频会议、现场答疑等方式协助业委会高效完成表决、申报等流程。引导小区优先选用同一品牌、更高标准的电梯,通过梯队报价比选优质品牌。
在城市发展进程中,物业管理与居民生活品质息息相关。9月10日,安徽商报、元新闻记者从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获悉,我省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在物业管理领域民生实事工作上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截至8月底,全省累计新增充电端口近15万个,维修屋面漏水和外墙脱落超200万平方米,更新住宅老旧电梯3390台。加快建设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长久以来,既有住宅小区电动自行车充电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众多居民,不仅影响了居民的日常生活,私拉电线充电等现象也给小区埋下安全隐患。对此,省住建厅会同相关部门出台了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管理等相关规则,同时组织物业服务企业配合街道社区对全省1.46万个物业管理区域充电设施全面摸排并建立工作台账,摸清小区电动自行车保有量、集中停放场所数量、充电设施数量,按照现有电动自行车数量100%设置停车位、不少于30%加装充电设施。在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建设用地方面,我省简化审批流程,明确利用小区公共场地或原有自行车停放场所选址建设的,无需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等审批手续。盘活存量资源,充分利用小区内零星场地和空闲地块,统筹规划部署、满足安全规范、加快建设交付。对现有地面地下、建筑架空层等场所进行安全状况评估,按照现行标准进行改造升级,盘活停车和充电资源。按照“市场运作、一小区一策”的原则,我省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充电设施建设。政府提供财政支持,如马鞍山市、宣城市与第三方企业签订项目合作协议,明确建设内容和标准,按照每平方米200元(含车棚基础及施工)给予第三方企业一次性补贴。国企示范带动,如合肥、淮南、滁州等市采用“国企+央企”合作方式,由政府平台公司联合铁塔公司共同推进充电桩(棚)建设。截至8月底,全省累计新增充电端口14.48万个(已完成144.8%),远远超过年初计划。按照计划,省住建厅将组织各地对既有住宅小区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建设情况开展“回头看”,对没有完成任务的“补缺补差”,确保12月底前全面完成配建目标任务。屋面渗漏和外墙脱落不仅影响房屋美观,更关乎居民的居住安全。针对这一问题,我省首先明确不同情况的维修责任主体。在保修期内,由属地住建部门督促施工单位或建设单位履行保修义务,必要时可使用质保金组织维修。超出保修期的,由产权人负责,可申请使用维修资金;未交存维修资金的安置小区,明确地方政府为第一责任人,由财政资金保障维修。依托“皖美红色物业”机制,我省将发动街道社区、物业企业及第三方机构开展全覆盖排查,重点监测外墙空鼓、屋面开裂及防水层老化等问题,建立“一小区一档案”数据库,并结合老旧小区改造优先纳入渗漏严重小区。同时建立快速响应机制,通过厅长信箱、线热线等渠道收集并及时处置渗漏诉求,保障群众诉求快速响应、问题妥善解决。另外,屋面渗漏和外墙脱落维修还要保证质量,属地住建部门应加强监督,确保维修不低于原设计标准。鼓励按现行标准施工,严防反复维修。截至8月底,全省维修屋面漏水和外墙脱落217.3万平方米(已完成108.7%),超额完成原定计划。按照计划,我省还将持续推进屋面外墙渗漏整治工作。更新住宅老旧电梯3390台住宅老旧电梯的更新改造,是保障居民出行安全的关键举措。省住建厅结合“十五五”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规划编制,组织各市对2005年底前建成的老旧小区进行全覆盖摸底,将具备加装电梯条件的楼栋、小区等信息纳入摸底调查范围。支持将群众出资加装电梯意愿强烈的小区优先纳入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计划。在积极争取国债支持基础上,我省创新采用“四个一点”筹资模式,即居民出一点、政府降一点、财政补一点、维修资金担一点,有效缓解资金压力。同时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实施,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专项资金支持。鼓励各地结合实际,根据当地财力状况,优化兑现财政补贴政策。支持居民提取本人住房公积金用于本人及配偶双方父母的自住房加装电梯。推动社会力量参与,探索通过新增设施有偿使用、落实资产权益等方式,吸引专业机构参与电梯加装和运营。为了凝聚群众共识,我省将电梯更新纳入“皖美红色物业”议事机制,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通过居民听证、集体表决方式确定更新计划、方案及品牌,充分尊重业主意愿。由小区业主委员会党支部组织召开加装电梯议事会、恳谈会,协商解决加装电梯中出现的问题;业主协商不成的,街道或社区居委会要尽快组织调解,寻求各方意愿的最大公约数,化解矛盾纠纷,尽力促成达成加梯共识。住建部门指导街道、社区建立“一对一”协调服务机制,利用视频会议、现场答疑等方式协助业委会高效完成表决、申报等流程。引导小区优先选用同一品牌、更高标准的电梯,通过梯队报价比选优质品牌。截至8月底,全省更新住宅老旧电梯3390台(已完成100%)。省住建厅将督促各地加快住宅老旧电梯更新项目的招投标工作,推动2025年国债资金支持的4238台老旧电梯尽快开工。(安徽商报元新闻记者姜志远)
020-8888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