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最佳英雄联盟投注网站LoL投注网站习指出,消费日益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力量。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2025年的九大重点任务,排在首位的就是“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近年来,扬州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促消费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在强政策、优供给、建场景等方面不断发力,打响“好地方·好生活”促消费品牌。2022年至2024年,扬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连续三年位居全省首位,限上零售额增幅连续近30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2025年前2个月,扬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继续保持全省前列。扬州的消费市场为何能够持续“火爆”?扬州的相关消费指标增速何以“领跑”全省?
1. 聚焦供给优化,以“政策之惠”撬动“消费意愿”。用真金白银为消费市场“添柴加薪”,是扬州千方百计扩内需促消费的生动缩影。近年来,扬州乘政策“东风”、谋百姓福祉,先后研究出台《扬州市促进和扩大消费工作方案》《搞活汽车流通扩大汽车消费实施方案》《扬州市进一步促进和扩大消费若干措施》等文件,每年统筹安排上亿元资金,不断释放消费品以旧换新的政策优势,全方位、多领域促消费、兴市场,无论是消费者,还是市场主体,都可以在扬州享受全面的政策优惠。与周边城市相比,扬州的消费政策特点比较明显:政策落地更加精细。落实“每月1次服务对象调研”等“6个1”工作机制,市领导专题分批次召开住餐、批零行业企业座谈会,直面重点商贸企业诉求。市县两级商务部门每两个月对全市重点批零、住餐、电商企业进行一轮全走访,传达解读最新政策,帮助商贸企业应对困难挑战,让消费的供给端更加强劲有力。2024年,扬州在汽车、家电、电动自行车、家装家居四大领域的消费品以旧换新累计服务本地商户1832家,带动销售近43亿元,争取中央和省补贴资金5.2亿元。参与分享更加便捷。家装家居和电动自行车两项补贴活动,设区市可自主选择合作平台。经过综合比较,扬州选择了有300万注册用户的“我的扬州”APP作为活动平台,有针对性地优化操作流程,有效减少商户和市民填报材料的数量和程序,获得省商务厅充分肯定。针对家装家居和电动自行车商户大多属于“个体户”的实际情况,在严格准入的前提下,将参与商户范围从独立法人扩大到重点个体工商户,让更多商户有参与权,赋予市民更多选择权。活动载体更加丰富。2024年,扬州承办了江苏省“苏新消费·夏夜生活”暨扬州“好地方·好生活”购物季启动仪式,同步举办扬州风物市集,吸引消费者超过10万人。先后举办江都国庆车展、广陵首届汽车博展会、仪征上汽大众专项补贴、宝应购房送家装等活动,累计发放惠民券约3500万元(可叠加国补、省补),全面提升消费热度。开展消费品以旧换新“进社区、进企业、进平台、进机构、进展会”活动超30场,吸引超40万居民参与,打通以旧换新的“最后一公里”。辐射范围更加广泛。打造“1+9+N”促消费系列活动,即打响“好地方·好生活”1个促消费品牌,明确9个县(市、区)、功能区“一地一特色”促消费主题,推出“N”场商贸流通企业促消费活动。比如,江都区砂之船奥莱通过开展“乐FUN五一”“超级周年庆”等活动,有效吸引泰州、镇江等周边城市消费群体,开业以来销售业绩逐年攀升,2025年元旦销售数据跃居全国奥莱第8位(全国前10名中,扬州是唯一的地级市)。
2. 聚焦文旅融合,以“人文之美”成就“消费兴旺”。近年来,扬州将繁荣文化、复兴产业、提振品牌作为重要使命,着力激活“文旅+消费”乘数效应,2023年全市旅游接待总人次首次突破1亿,创下历史新高,被央视评为“十大旅游向往之城”。2024年,扬州召开文化旅游名城发展大会,推动文旅业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以文化聚人气。围绕“四季旺游”文旅促消费主线,策划推出“烟花三月下扬州”“亲子研学‘夏’扬州”“二分明月‘艺’扬州”“‘食’‘泉’十美品扬州”等活动1000多场次,形成贯穿全年的节庆活动体系,让扬州一年四季都值得留恋。深挖扬州戏曲文化、邮驿文化、红色文化、盐运文化、名人文化等资源禀赋,串联打造“读李白·游扬州”等旅游产品、主题线路,发布当季必选榜单、特色活动等,做到“季季有主题、月月有活动、周周有精彩、天天有场景”。以融合拓市场。做好“音乐+旅游”“演出+旅游”“展览+旅游”“赛事+旅游”等融合文章,2024年举办“快乐生活”精品展销、“淮扬味道”美食品鉴、“指上功夫”休闲养生等促消费活动600多场次,推出“跟着美食游扬州”“跟着赛事游扬州”“跟着音乐游扬州”等精品线条。举办全国乒乓球锦标赛决赛、郭德纲于谦相声专场、瓜洲音乐节、七河八岛音乐节等品牌活动,其中全国乒乓球锦标赛决赛吸引观赛人数超10万人次、带动消费超2亿元,“活动流量”成功转化为“发展增量”。以创新兴业态。围绕城市度假,建成隋炀帝墓遗址公园、扬州非遗珍宝馆、广陵“有盐”文化街区等一批有品质、有流量的文旅项目;围绕古城度假,盘活古建老宅资源,加大特色民宿、文化创客空间等产品创新,到扬州参观文博场馆、体验非遗项目成为游客新选择;围绕温泉度假,推出“景点+餐饮+沐浴+足艺+美发”一站式体验,扬州“非遗级别搓澡”“跟着《繁花》打卡扬州”等产品火爆全网;围绕酒店度假,建成虹桥坊、温泉度假村等中高端酒店,布局发展汽车营地、露营帐篷等“野奢”旅游住宿新业态。
3. 聚焦场景焕新,以“应需之变”点燃“消费热情”。近年来,扬州城市人口呈现净流入态势,市场在变大,消费在变多,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在提升。扬州积极顺应居民消费便利化、绿色化、智能化等发展趋势,以需求为导向,让居民有地方花钱、有途径消费。线上线下联动发力。线下,建立商文旅体促消费协同工作机制,布局建设世界美食之都展示馆、中国淮扬菜博物馆、理发术博物馆、修脚术博物馆等文博场馆,丰富“必吃”“必逛”“必玩”打卡点。线上,与京东物流、得物平台等联合举办食品产业电商发展沙龙、体育用品电商产业专场交流会,创新开展首届宠物博览会、毛绒玩具主题活动,助力电商企业拓展线下销售,一批重点电商企业快速崛起,非凡商贸、今世缘乳胶2024年线亿元。新老品牌交相辉映。将“四首经济”(首店、首牌、首秀、首发)作为激活消费动能的强引擎,近三年共吸引300多家知名品牌首店落户扬州,盒马鲜生扬州首店2024年开业后连续5天总营业额全国第一,带动商圈客流同比上升近200%。深入实施老字号“五新行动”(营造新环境、助力新消费、激发新动能、鼓励新文创、开拓新领域),发挥“东关街—国庆路”省级老字号集聚街区品牌效应,谢馥春、富春、三和四美、大麒麟阁等23家老字号“金字招牌”熠熠生辉。其中,“中华老字号”谢馥春与扬州笛莎、三笑、云顶科技共4家企业携手入选工信部“数字三品”应用场景典型案例,入选数量居全省第一。夜间经济活力涌动。将夜间经济作为城市经济在第二时空的延伸,因地制宜探索夜间文旅发展新模式,推出别具特色的夜演、夜秀、夜游等多元业态,让扬州的夜晚“亮”起来、人气“聚”起来,2024年接待过夜游客同比增长16%,被中国旅游研究院评为“2023夜间经济新锐十城”“大众旅游·美食系列·十城”,环明月湖商圈创成第三批国家级夜间文化消费集聚区。房车产业加速崛起。积极打造全国最大的民营房车制造基地和长三角地区房车旅游重要目的地,仪征市陈集镇已集聚房车产业链相关企业15家,实现全国每卖出十辆房车就有一辆“扬州造”,连续3年举办扬州房车露营文化节,2023年共接待车辆近5000辆次,服务近4万人次。2024年,扬州推动发展房车露营新消费案例入选商务部“消费促进年”首批优秀实践和典型案例。
4. 聚焦环境提质,以“务实之举”提升“消费体验”。扬州始终以群众满意为追求,持续优化提升消费环境,让市民游客更好地感受扬州之美、享受消费之旅。营造暖心的旅游服务环境。从2019年起,扬州就敞开政府和食堂大门,解决游客最关心的停车、吃饭两大问题。2024年国庆假期,主城区机关企事业单位42处内部停车场、2481个停车位对外地游客免费开放。扬州还推出国有景点阶段性免费开放、外地游客免费乘坐市区公交、外地车辆“便捷临停”“首违免罚”等服务举措,构建起旅游供给、宣传推广、公共服务、安全监管、组织调度“五大服务体系”,“扬州服务”受到新华社、人民网、新华日报等主流媒体聚焦,《强化全链条旅游服务保障构建服务游客“扬州样板”》项目入选2023全国旅游公共服务优秀案例。营造舒心的消费市场环境。挂牌成立旅游景点“简案快办”工作站,从严从快查处侵害游客权益的违法行为,实现最快1—2小时查处。开展旅游旺季餐饮安全专项检查,突出对定点供应旅游餐、大中型餐饮单位、扬州早茶店等监督检查,进一步提升旅游旺季服务质量。全市首批10家家装行业企业在省内率先公开承诺“七天无理由退还定金”,同时上线“家装全程无忧”小程序,消费者可通过小程序了解家装企业报备、设计审核、施工监督等全部环节,行业透明度和市民消费体验进一步提升。营造省心的基础设施环境。按照“小地块、渐进式、微更新、可持续”思路,推广仁丰里历史文化街区“收储租”更新运作模式,突出市井文化、保留烟火气息,加强各类旅游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建设,持续提升明清古城、瘦西湖、三湾等重点区域旅游品质和游客体验感。大力推动数字技术在文旅、消费等领域应用,推出全国首个文旅应用大模型“下扬州”小程序,汇聚8万多条扬州旅游攻略和1万多项扬州旅游资源,实时解答游客关于旅游景点、路线规划、住宿餐饮等各类问题,让旅游出行实现精准化、智慧化和便捷化。
1.“酒香还得勤吆喝”,让游客选择扬州、青睐扬州,必须推动“开门迎客”“出门引客”双策并行。消费热度不是“等来的”,只有杜绝“躺赢”心态,才能赢得发展主动。扬州虽然拥有较为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但与省内南京、苏州等城市相比,在发展规模、消费能级等方面还有不小差距,很难成为外地游客来江苏的“第一选择”。近年来,扬州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南京都市圈等重大战略,持之以恒畅通连接、吸引游客,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增强发展动能。一方面,“敞开门”迎客,在互联互通上全面接轨。坚持“公铁水空”并进,全面融入南京都市圈交通体系,加快实施北沿江高铁、扬泰国际机场二期扩建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工程,与南京、镇江共同推进“互为目的地、畅游宁镇扬”旅游合作,2023年扬州入选国家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2024年扬泰国际机场成为南京都市圈第2个240小时过境免签口岸(首个是南京禄口机场),游客来扬越来越便捷。另一方面,“走出去”引客,在推广推介上主动出击。加强与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成渝等地文旅产业对接合作,赴欧洲、日韩等境外城市开展文旅推介活动,组织冶春、扬城一味等美食品牌赴迪拜世界博览会、里昂中国美食节等进行展览展销;组织开展“百所高校扬州行”主题推介,邀请“东方甄选”来扬开展大型文旅直播,加大抖音、B站、小红书等账号宣发力度,用年轻态、创新型视角营销推广“扬州是个好地方”IP,形成主客共享、信息互通的推广方式,城市品牌越来越彰显。
2.“手有余粮心不慌”,让居民敢于消费、乐于消费,必须做好“增加收入”“减少压力”两篇文章。消费信心是市场的“晴雨表”,繁荣消费市场,关键在于不断提振居民的消费信心和消费能力。一方面,做好“加”的文章,夯实“敢消费”的基础。围绕“做大蛋糕”,持续强实力、稳就业、提收入,“十四五”以来,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从6013亿元增长至780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5.8%左右,高邮、仪征地区生产总值跨入千亿大关,宝应跻身全国县域综合竞争力百强县,综合实力的增长为居民收入的增加带来了更大空间;2024年,全市新增城镇就业3.3万人,新增在扬就业创业大学生3万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5.7%、增幅列全省第4,朝着共同富裕目标扎实迈进。另一方面,做好“减”的文章,消除“怕消费”的隐忧。着力缓解民生领域教育、医疗、托育、养老的压力,“十四五”以来,扬州蝉联全国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获批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入选全省首批“建设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名单,实现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互促并进,最低工资标准、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提升至每月2490元、240元和830元,让居民消费更有底气。
3.“唯有真诚得人心”,要实现消费长兴、城市长红,必须坚持“提升流量”“提优质量”双管齐下。在移动互联时代,促进消费不能只做“一锤子买卖”,更不能仅停留于“抓住流量”“博得眼球”,而要以“诚”待客、以“质”取胜。一方面,在做大流量上下功夫。人气是消费扩容的“核心引擎”。2024年,新京智库发布的“长红城市”榜单中,扬州的长红指数位居全国第18、全省第3,仅次于南京、苏州。对扬州来说,当选“长红城市”是一种肯定,更是一种激励,必须持续创新旅游产品、提升旅游服务体验、扩大营销传播力,尤其是主流媒体与新媒体传播融合提效提质等方式来巩固城市形象,才能始终立于流量“潮头”,实现经久不衰、持续“长红”。另一方面,在做优质量上下功夫。消费体验是留住消费者的“终极密码”。扬州主动适应游客“品质”“便捷”“多元”的消费需求,以新场景提振消费体验,以新业态激发消费潜力,加快“门票经济”向“体验经济”转变。实践证明,热情、周到的服务保障会让消费者感到备受尊重和关注,从而增强消费者的满意度,当消费者感受到“被重视”“被宠爱”,便会自发成为城市消费的“代言人”,实现“满意—口碑—复购—增长”的良性循环。
1. 聚焦文旅融合再升级,推动“流量经济”向“留量经济”转变。依托“世界运河之都”“世界美食之都”“东亚文化之都”三张世界级IP,加快打造“全时全域”消费场景。围绕古城复兴,接续传承扬州古城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宝贵精神财富,打造更多“仁丰里式”的古城更新样板,在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上力争新突破;围绕空间拓展,大力开发夜游古运河、古城剧本杀等沉浸式项目,将瘦西湖、个园、何园等景点串联为“24小时消费动线”;围绕业态创新,推出“非遗活化工程”,引入漆器雕版印刷体验馆、淮扬菜大师工坊,让游客“为文化买单”;围绕数字赋能,建设“云上扬州”文旅元宇宙平台,结合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全息成像等科技成果应用,让旅游淡季不淡,实现“线验+线上增值”双促进。
2. 聚焦发展动能深挖潜,推动“数量增长”向“质量变现”转变。实施“人群精准消费供给计划”,围绕新市民需求,在江广融合区布局“青年友好型消费带”,集成人才公寓、共享办公、潮玩市集等功能;围绕银发经济,针对老年群体金融理财、医疗康养、文体娱乐、健康食品等实际需求,推出“老人银行”“老人陪伴”等定制化“银发产品”,加快布局银发经济新赛道;围绕亲子体验,依托三湾公园、西江生态园等创设“自然教育营地”,打造研学、露营、农事体验一体化消费空间。通过产城融合、人才引进等政策,实施精细化分层运营,努力实现“每新增1万人口带动10亿元消费增量”目标,让消费之火越烧越旺。
3. 聚焦消费环境优体验,推动“基础保障”向“情感共鸣”转变。实施“消费友好城市”建设,让“软环境”成为有聚合力的“强磁场”。围绕服务标准化,推动消费环境与营商环境紧密相连,制定餐饮、住宿、零售等行业“扬州服务规范”,推行“微笑商户”认证制度;围绕维权便捷化,在明月湖、文昌阁等重点商圈设立“消费维权直通站”,实现投诉处理“一次不用跑、全程线上办”;围绕场景温度化,推广“城市微度假”理念,在口袋公园增设咖啡书吧,在社区绿地开辟星空影院,让消费融入日常。
020-88888888